這是一個標題自殺法吧,但我仍然希望大家能夠正視這個問題,也許他短時間內還是不會有解決辦法。

(也請大家不要因為標題自殺,就急著殺人,請先看完本文,感謝。)

每隔一段時間,報紙上就會有這種社論大戰,通常是某個政策激起的;環團會開始攻擊林業,林業會開始反擊環團。

身為一個林業出生的環境教育學生,看在眼裡是很痛心的;但我今天就是得站在中間,因為明明就應該合作、明明就是同一個陣營的兩方,竟然會因為固守兩個極端而無法共途永續大業。

為什麼林業的一方堅持砍伐樹木是正確的?

我們先來看看林木生產的過程:

樹木  

林木經營的過程中,我們將樹苗栽植入土;此時的樹苗進行光合作用,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固定到植物體中,讓小苗成長茁壯。

當樹木逐漸成長至成熟期時,成長會減緩,固碳的能力也會減緩;因此森林經營者計算林木的成熟期,決定最好的林木砍伐時間。

早期的林木經營當然是以生長率和價錢計算,而隨著觀念的改變,碳儲存量也常常被加入計算的因子。

但林木被砍下後,這個木材相當於一根碳棒,當我們把木材製成木製品,像是我們的家具,就等與將碳留在木頭當中。

之後的林地可以再種下新的樹苗,讓樹苗再以最快的速度固碳生長,持續的循環,固碳並永續利用。

這是林業專業者的中心思想,也是所有人用簡單的科學概念就可以明白的。

森林和木材,是一種可再生資源;而且生產的過程中可以減少空氣中的二氧化碳。

相對的,如果不砍伐木材,我們就必須使用鋼鐵、塑膠、水泥等更有害於環境的材料。

不論是鐵礦、水泥礦或是油礦,都必續耗費相當大的能源去開採;而且這些都是不可再生的資源,更不用提塑膠分解的問題了。

 

所以只要我們開始砍森林,促進森林固碳的最高效益就好了嗎?

絕對不是的,森林所涵括的問題並不只是這些,森林的價值也不只是固碳……最主要被當作反對砍伐樹木的原因大致有下面兩種:

 

生態與生物多樣性

森林中的每棵樹都是生物多樣性的一部份,他乘載了許多的生命,而每一個生命都與另一個生命相互有關;任何毀滅性的破壞都有可能摧毀食物鏈中的一環,而使得生態系崩潰,甚至是使得人類文化崩潰。因此不能僅將森林視為固碳工具,更要重視森林內生態環境的影響。

水土保持價值

森林是水土保持、國土保安的重要因子;樹木的根系可以抓緊土石、樹冠截流雨水減少沖刷,而森林植被更能涵養林內水源。因此在山坡地或是集水區保持完整森林植群是很重要的,這些地方都不宜砍伐樹木、破壞水土保持。

但是這邊必須澄清將台灣土石流問題歸咎於森林砍伐是錯誤的,看過那些大規模崩山的區域就可以知道,在那些地方種再多的樹都無濟於事;就算當地的森林植被沒有被破壞,在那樣的豪雨沖蝕下,土石流是必然會發生的。這些地方本來就不應該開發,也不適合經營林業,但在安全的前提下,會進行植草後任其自然演替;而斷層帶的地景變動,本來就是生態系的一部份。

 

此外森林還有很多的功能,都是我們保留森林生態環境的原因。

 

所以砍樹跟不砍樹都是對的?那我們到底該怎麼辦?

這個問題在學術與理論上已經有了解決方案,通常我們會將森林分成四種(或更多):經濟林、保安林、自然保護區、遊樂區。

經濟林通常選擇在平坦、安全、不影響水資源、不會破壞生態環境的地方,最好是根本原來沒有森林的地方;營造經濟為導向的森林,並供應市場上木材或是造紙等林業產物的需求。

保安林則是為了防止災害而保存的森林,也有數種,包含海邊的防風林、水源涵養林、山坡地等。

而天然林自然就是必須保護以保存生物多樣性的地方,規劃為自然保護區。

為了鼓勵人們走進人林,體驗大自然的美好,則設有森林遊樂區。

但總歸了就是分為經濟經營的跟非經濟經營的。

當合法的經濟經營可以取得收入,也可以大幅減少任何森林被破壞的機率。

2014/1/23補充:近日有一Nature期刊之文獻Rate of tree carbon accumulation increases continuously with tree size》提出樹越大會長越快之研究其研究結果支持天然林大樹(或較老之樹木)對老齡林仍有固碳貢獻,佐證天然林中大樹也有固碳功能,加上生物多樣性、水土保持之功能,因此天然森林的保育是重要的;而該文也提及同齡森林在密度越高的情況下仍會有生長下降的情形,因此佐證本文認為森林應該要分區經營的觀念,與本文並無直接的學理衝突。更詳細解釋請見延伸閱讀《樹越老長越快?果真是標題殺人? 

 

台灣當前的現況

在各界共同的努力之下,台灣於1991年全面禁伐天然林,這是一項必要也絕佳的政策!

然而,在大家的努力之下,台灣也成為一個木材自給率低於1%的國家。也許我們都對這低於1%毫無感覺,但如果今天出現一個糧食自給率低於1%的數據,相信大家的感覺就會不一樣了。雖然木材自給率低於1%,但我們木材使用量和紙張使用量並沒有減少;長期以來,我們都在輸入國外的木頭來使用。這代表我們放棄經營自己的森林,而消耗大量的碳足跡進口國外的木材,這背後隱含著許多的問題。

1.雖然木材可以固碳、但因為過度的航運消耗,木材已不再具有保護環境的價值。

2.國外的木材經過多次轉手,生產流程難以追蹤,大幅度提升雨林破壞與非法砍伐森林的可能。

3.若爆發能源危機或石油枯竭,台灣將無力進口木材,此時只能破壞我們長期維護的森林,代價更高。

4.若世界潮流走向停止木材國際交易,台灣木材也將斷貨。

 

林業學者的觀點

林業學者長期致力於提升國內木材自給率,他們並不是什麼經濟取向的邪惡企業份子,他們也是愛護森林、愛護環境,希望能用林業專長為環境與生態奉獻心力的一群人。他們並無意破壞我們長期保護的台灣山林與台灣生態,只是希望能在適當的場所以友善環境之方式經營森林產業,並供應國內所需木材,雖台灣環境不可能達成高自給率,但也應避免過低自給率。

然而國內造林生產木材的經濟效益確實很低,以至於長期以來林業界也沒有真正積極進行此類工作,是確實需要改善的。

 

保學者觀點

環境保護與生態學者對於台灣環境的貢獻與功勞也是十分值得肯定,理想也十分崇高,自然希望生態環境與所有動植物生命都必須受到妥善的照顧與維護;然而,環境保護的最高宗旨乃為永續發展與解決問題,而不是無條件的反對、拒絕為永續發展的未來協談。

環保學者也並非一昧反對人工林之經營,提出對經營方式的質疑也是一個環保支持者的責任;當雙方都願意用心瞭解彼此,共同朝向一個能夠永續的未來,應該是彼此都樂見的。

 

我的觀點

我的個人觀點認為,林業是絕對的農業,也是絕對的環境資源;然而,農業也是絕對的環境資源,不管在哪一部,林務單位都有責任保育森林,並適當的經營經濟林區。重要的是未來的永續需要每一個人共同努力,促進會談、共謀持續發展的可能,經濟與環境兼顧絕非不可能。

 

我們可以這麼做

我們需要木材,就像我們需要稻米、需要豬肉、需要養殖淡水魚一樣;但我們不會食用台灣水韭、台灣黑熊或是櫻花鉤吻鮭,所以我們也不應該購買任何珍稀、受保護、非法採集的林木產品,購買這些林木產品是促進盜伐、非法林業、破壞森林生態的根本原因。

因此,請購買具有FSC森林認證或是雨林友善標章的林木產品,台灣的森林認證產品也在積極努力推動中;如未來有合格認證之當地生產木材,也請支持台灣林業的永續且友善環境的發展。

 

 


延伸閱讀:

什麼是FSC?用Q&A簡單認識FSC
http://twfsc.pixnet.net/blog/post/23360163-%E7%94%A8q%26a%E7%B0%A1%E5%96%AE%E8%AA%8D%E8%AD%98fsc

樹越老長越快?果真是標題殺人?(對樹越老長越快的觀念澄清)

http://faratajiang.pixnet.net/blog/post/346990217

 樹木生長曲線的秘密

http://faratajiang.pixnet.net/blog/post/347362514

 

arrow
arrow

    江懿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