扛著行李,到台北車站,與那些不過認識兩個月的同學會合。
搭上那班深夜十一點的莒光號,向東邊進行;這是我目前做過最長途的火車,就算因為東部鐵路電氣化工程,凌晨三點還要在花蓮轉搭接泊車。
凌晨五點,到達台東火車站,一夜的消耗,大家趕緊為手上那台超級電腦尋找電源,沒了他就不能打卡了。
車站充完,到機場繼續充,不只是手機充,人也要一起充。
就算太陽升起,還是有一絲因著連夜趕車而得的疲倦。
看著手上的機票……
這是我人生的第一張機票,從沒想到第一次搭飛機,就是這種小飛機。
其實也沒多可怕,只是坐在引擎旁邊,耳朵一直轟轟響。
除了起飛前在機艙裡幫大家拍照,後來就乖乖的把相機收起來。
清楚的記得,飛機好像在跑道上集氣一般的,然後向前衝去,飛向那個從未到達的天空。
二十分鐘後,就來到了一個掛著同樣國旗,卻不太相同的國度
這趟行程的天數是四天四夜(含火車),名義是教學研究,為的是體驗島嶼風情、瞭解島嶼環境。
好處就是,老師跟學長廣泛的人際關係,讓我們能在這個島上,好好的學著換個地方生活。
因此第一天,就下榻在董學長、董牧師的魚飛浪民宿。
民宿周圍有不少貓貓、羊羊和大公雞。
把行李扔下、安頓好後,很快的我們就被帶去跟上一班飛機的同學會合;原來我們碰巧遇上了划船大賽,各個村莊的人都聚集到了紅頭村的八代灣,用划船來一較高下。雖然穿的不是丁字褲,但也是真實的看到傳說中的拼板舟在海上航行。
頂著豔陽高照的天,也難怪達悟族的朋友都有那黑亮亮的膚色;海灣的旁邊,小販雲集,無論是岸邊,還是堤防上,整個島的人聚集在這裡,看著這似乎是年度盛事的活動。
看得差不多後,吃了蘭嶼的第一餐。
確實是像鹹魚炒飯的飛魚炒飯。
第一趟的環島,是坐著車的。
其實蘭嶼的山也很高,只是哪裡都看的到海,才讓人覺得他是座島。
繞著島行,有不一樣的風景、不一樣的氣候。
很多的山羊與很多的芒草。
也許是淡季了,也許是大家都去八代灣賽船了。
整個蘭嶼很空。
很清閒。
繞完了島,大家回到民宿,補那還是沒補完的眠;幾個沒睡的同學與董牧師聊著天,聊著他們為蘭嶼的奮鬥,又是什麼讓達悟人今天能夠和平的共聚一堂。
入夜的蘭嶼,也是慶功的蘭嶼。
大家收起了船,開起了啤酒。
用餐後的我們,到了漁人的家中。
同行的是夏曼藍波安,在這裡,我們所聆聽的又是另一種不同的聲音。
我不曾這樣聆聽,這麼真實的部落之聲。
在這一個位置特殊的島,人們曾經面臨過的,未來又將面對的東西,都是問題。
但就像夜裡被雲層擋住的星,未來總是閃爍著微微的光。
第二天的早晨,我們用的仍然是西化的早餐。
就算是淡季,這裡的早餐店和雞排店,仍然為大家服務。
有趣的是,這裡的狗都很乖,大部分會坐下,有的還會握手,不會的我就不想給他東西吃了。
終於得到機車的我們,先朝著燈塔發進,很幸運的在路上發現了第一隻球背象鼻蟲。
大家終於見到了哲安大大口中的寶貝,新奇的拍起了照,蘭嶼,真的藏有很多的寶貝呢!
到了燈塔後,我們又轉進了小天池,卻不慎地走錯路,最終沒有到達小天池,但也發現了不少新奇的小朋友。
之後我們又攻上了蘭嶼氣象站,這裡應該算是整個蘭嶼視野最好的地方。
緊接著是晚上的夜探,只是,這些行程都要自己來。
雖然好像很緊湊、很充實。
但其實我們還是花了很多時間,在休息、在發呆。
無論是已經恢復平靜的八代灣,還是路邊的小涼亭;總覺得能夠放鬆、發呆、吹吹海風就是蘭嶼最大的特色。
第三天的早餐,點了蛋餅,那是因為前一天看到蛋餅真的不小份。
帶著今天回台的同學又看了一隻條紋球背象鼻蟲後,繼續把蘭嶼的重要景點給跑完。
首先我們走上了山,穿越小山路、橫跨了溪谷。
登上了蘭嶼的大天池。
下山後,又去青青草原吹了風。
看蘭嶼的霞光,照映著芒草。
也終於看見其他的遊客出現了。
最後一個蘭嶼的夜晚,在馬路上看見了海蛇。
也是唯一一條了。
入秋的蘭嶼,生物慢慢的減少,遊客也慢慢的減少。
很多東西沒有看到,但看到的,也很多了。
也許,手機的存在讓我們只能短暫的離開都市;但這小島的優閒,還是淡淡的,給了我們很多的撫慰。
最後一天的陽光灑下,也是我們要離開的時刻。
簡單記錄下這四天所經過的一切,真正的收穫,還需要用很多時間去整理。
但走過的地方,會永遠留在記憶裡。
作為我們與大地的連結。
蘭嶼
就用一尾飛魚劃下句點。
留言列表